众所周知,3D打印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,该技术最早起源于美国。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,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,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。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成熟,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阔。 长期以来,西方国家基于3D打印技术的增材制造理念,利用3D打印技术思想进行金属零件的直接生产。日前,华中科技大学对外宣布,由该校张海鸥教授团队研发的“铸锻一体化”金属3D打印技术,在3D打印技术中加入了锻打技术,目前已成功制造出世界首批3D打印锻件。这一技术,改变了长期以来由西方引领的“铸锻铣分离”的传统制造历史。 据统计,我国航空锻件的材料利用率约为15%~25%,其中大型锻件的材料利用率为10%~15%,环形锻件的材料利用率仅3%~10%,且模具成本高、加工周期长,锻件的尺寸受到制约。可以说,在大型复杂整体结构件和精密复杂构件的制造方面,传统锻造技术的缺陷已逐渐显现。 历经十多年研发,张海鸥教授研制出“微铸锻同步复合”设备,将金数据间与锻压技术相结合,大幅度提高制件强度和韧性。值得注意的是,运用该技术生产零件,其精细程度比激光3D打印提高50%。铸锻铣一体化”技术不仅解决了传统机械制造“锻铸分离”和3D打印“有铸无锻”的难题,同时也大大缩短产品周期,降低了生产成本。 由此可见,“铸锻铣一体化”金属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制造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。
|